5月18日,三亞市第七次**人口普查公報發布,1031396名常住人口讓三亞正式成為百萬人口城市。
與2010年第六次**人口普查相比,三亞人口總量同比增幅達50.48%,其中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71.92%,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與2010年第六次**人口普查相比增長150.5%。
一組組“年輕化”“高知化”的人口普查數據,意味著年輕、高知的一代正讓三亞變得更有活力,更具發展動力。
中國科學院深??茖W與工程研究所科學技術處負責人蔣磊早已將戶口遷入三亞,是名副其實的“新海南人”。在他看來,海南自貿港建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強。該所現有各類人員370人,研究室主任和副主任“80后”占比超過50%,年輕的科技力量正成為三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。
“有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活力,留得住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未來?!比齺喲轮轂晨萍汲枪芾砭秩肆Ξa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振飛認為,有人才的地方就有經濟,人才來了、人口增加,才能新增勞動力和消費能力,城市才能創造出新價值。
三亞緣何吸引年輕、高知人群?
干事創業有平臺。圍繞“三區一中心”的戰略定位和聚焦三大主導產業領域,三亞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工作,**新增市場主體年均增長26.1%,完成招商企業注冊2367家,百勝等36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;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、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等重點園區法定機構的探索創新,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、中國農業科學院南繁育種研究中心、科教城等**科研機構的創設,吸引人才紛至沓來。
干事創業有環境。目前,三亞已設立院士聯合會,成立10家院士工作站、6家院士團隊創新中心、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1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、5家“海智計劃”工作站,3家“候鳥”人才工作站,加快建設南繁科技城、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等19個國家重大科技平臺,為近千名高層次人才在三亞集聚提供條件;以制度集成創新為抓手,三亞首設“人才日”,落地**首支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,編印《人才政策簡本》,出臺一系列制度措施,開創科教城“研究院+研究生院”模式,協同“國字號”大院大所和企業開展科研項目“揭榜掛帥”制度,為人才發展創造舒適環境。
干事創業有支撐。以優化營商環境和解決人才關注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為切入點,三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,**率先組建營商環境服務局,啟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立法、率先設立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,加強營商環境考核評價,推出“拿地即開工”等50項改革舉措;下大力氣解決好教育、醫療、住房、物價等問題,至2023年實現城區小學步行10分鐘及初中15分鐘覆蓋率達到70%以上,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設施、體育設施、文化活動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80%,建成安居型商品住房不少于1.5萬套。
“三亞為人才安居樂業和建功立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,讓大家愿意來、留得住、干得好?!敝袊r業科學院棉花所副所長、國家南繁研究院院長彭軍說。
當前,三亞積極發揮比較優勢,讓一只只“金鳳凰”引來一群“金鳳凰”,讓一群“金鳳凰”在鹿城筑起“金鳳巢”。三亞2020年共吸引1萬余名人才落戶,108名院士加入三亞院士聯合會,高層次人才聚集在教育、衛生、科研等多個領域。
“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設兩年來,園區從業人數達到1萬人,其中學歷大專以上人才數量6000余人,博士學歷人才241人。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加大引才力度?!比齺喲轮轂晨萍汲枪芾砭贮h委專職副書記童立艷透露。
省委常委、三亞市委書記周紅波表示,三亞深入開展“作風整頓建設年”“制度建設年”行動,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計劃,以“繡花功夫”把城市規劃好、建設好、管理好,讓城市交通更便捷、設施更完善、經濟更繁榮、環境更美好,有效促進產業集聚、人才集聚,不斷提升城市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,奮力打造充滿活力魅力的**濱海旅游城市、開放創新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標桿城市、宜居宜業的民生幸福城市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